英国人力资源协会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零工时合同”很尴尬86scot(2013/9/18 9:59:47) 点击:
216614 回复:
0 英国人力资源协会日前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英国有约100万受雇员工签的是有争议的“零工时合同”,远超之前官方承认的数字。一时间,“零工时合同”成为英国备受关注的流行词,引发对英国劳动力市场及就业状况的辩论。
“零工时合同”指的是雇员根据雇主需要随叫随到,工作量、工作内容和时间均不固定,并且没有任何保障的雇佣协议。雇员按临时工时数领取薪酬,没有工作就没有工钱,更别提带薪休假或病假,裁员补贴和养老金福利亦是奢望。许多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弱势的员工,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平等协议。
“零工时合同”最多的行业是餐饮、连锁电影院、零售商店等服务业。以英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运动装直销”为例,两万多名员工中有90%的人签的是“零工时合同”。志愿性行业有1/3员工、公共机构有1/4员工也是“零工时合同”散工。英国王室白金汉宫的300多名季节性雇员居然签的也是“零工时合同”。
在有关“零工时合同”的辩论中,出现批驳该政策的“剥削派”和认为这一就业政策灵活可行的“合理派”。
以《卫报》为代表的“剥削派”认为,当年正是这种对工人不负责任、不提供就业保障的劳动力政策,引发英国风起云涌的工会运动,所谓的灵活就业政策,在当时就被定性为剥削。
以《金融时报》为代表的“合理派”则认为,经济萧条时期,如果没有这种“零工时合同”的灵活就业,英国失业者将高达300万人。有了“零工时合同”,才使很多人免于陷入领取救济金的境地。灵活就业是对雇主和雇员都有益的选择,不应将其妖魔化。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问题的根源在经济本身。目前英国经济状况提供不了充分、有保障的全职就业岗位,只能提供散工类工作机会。当经济下行时,雇主自然要削减人力成本,一些企业会利用合同逃避更多劳动力支出。
“零工时合同”现象反映了英国经济衰退的深度和复苏的难度。要防止这一趋势继续扩大,光有立法手段未必能奏效,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应对劳动力市场失衡的难题。
有关“零工时合同”辩论还有更深的政治意义。民众生活水平问题很可能成为2015年大选保守党与工党较量的焦点。经济是否有起色,就业是一大衡量标准,执政的保守党与在野的工党,还会就此不断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