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人的参选之路:8位候选人并没有特别背景frank1226(2010/5/3 7:37:38) 点击:
217174 回复:
0 5月6日,英国下议院大选将揭幕。迄今为止,已有8位华裔候选人确定参加各地区的议员竞选。英国商会首席中国顾问、保守党成员吴克刚,目标直指利物浦市中心选区议员位置。4月28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参选,完全是水到渠成。“人生就是不断变化,不停地尝试新的可能性。”吴克刚认可保守党的治国之道——小政府,大经济,即政府通过低税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强市场活力,从而增加政府收入。自民党成员杜淑真竞选伦敦哈密史密斯·富勒姆选区议员。身为华人的她在电子邮件中说:“自己为所有族群服务。”
老人抱怨养老金因通货膨胀缩水了;失业的人抱怨工作机会太少;大学生抱怨学费太高。不过,听这些抱怨是很有用的。
5月6日,英国下议院大选揭幕。
迄今为止,已有8位华裔候选人确定参加大选,他们包括杜淑真(自由民主党)、李泽文(保守党)、凌家辉(自由民主党)、卢曼华(北爱尔兰地方议会议员)以及吴克刚(保守党)等人。华人工党主席梁辛尼曾透露,执政工党今年并未派出华人参选。
在这8人中,吴克刚很特别。他生于中国内地,长于中国内地,在中国内地受教育,随后移民英国,并获得该国国籍。
曾是大学教师的吴克刚如今投身商界。日前,作为英国商会的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先生来京参加了一个跨国投资论坛。4月28日,他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在其看来,此次参选,完全是水到渠成。
他说:“若说冲动,那还是11年前的事。当时,丢掉大学教授的‘铁饭碗’,创业做贸易,很突然。然而,人生就是不断变化,不停地尝试新的可能性。”
为何加入保守党
比较认可保守党的治国之道;强调“小政府,大经济”,即政府通过低税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市场活力,从而增加政府收入。
吴克刚现年49岁。尽管在英国已生活近20年,然而言语间仍有广东口音。
此时正是英国大选关键的时刻。他说:“按道理,我现在的确应该在英国拉票。不过,这个投资论坛,我每年都来。我若不来,投资论坛的英国分会场,就会缺发言的人。”
在过去10余年,吴克刚一直从事英国和中国的贸易投资对接项目。现任英国首相布朗在担任财政大臣时,就同吴克刚有过会面。
保守党影子内阁的现任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2006年专程登门同吴克刚探讨中英贸易问题。那时,他还不是保守党成员。
2008年,吴克刚加入保守党。他经常参加党的活动,同该党的机构、成员交往密切,为他们讲解中国的事情。
之所以加入保守党,是因为他“比较认可保守党的治国之道”。吴克刚表示:“保守党强调小政府,大经济。”
具体解释就是:政府通过低税收,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强市场活力,从而增加政府收入。
他说,政府的干预程度保持最低。私营经济发达了,市场的经济容量就大了,政府的税收自然就多了。例如这次大选,保守党提出将企业所得税下降3%,“这是分量相当重的政策”。
从事贸易业务的吴克刚视经济为动态的模型。“在我看来,工党政策就是税收超过了一定比例,增加了企业负担,损失更大。”
他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描述工党的政策:杀鸡取卵。
吴克刚加入保守党还有其他两个原因:
一,保守党特别强调家庭观念。今年出台的一条政策就是允许夫妻之间共享免税额度,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太太赚的钱不如先生多,先生免税的部分可以转给太太,让低收入阶层的家庭多得一些免税的好处。
二,民主。保守党希望普通民众参与决策和政策制定。比如,家长、公司和地方机构可以共建学校;市级警察局长由当地选民选举,而非由“上级”任命。
为何推崇“常识政治”
“很多人的口号是‘变革’,然而到底要变成什么样?我说要变成符合常识的样子。因为目前的政治与政府已经脱离了常识,脱离了群众基础。”
今年大选,他申请作为保守党在利物浦市中心选区(Liverpool Riverside)的议员候选人。
成为一个党派的候选人,不容易;而对于属于少数族群的人而言,吴克刚成为候选人就显得更为珍贵。
据吴克刚介绍,“首先是党内资格认证,这个程序一般不公开。我能告诉你的是,要经过很多的笔试、面试和演讲,从而取得候选人资格。随后申请成为利物浦市中心选区的候选人,接受当地全体党员的投票,得票最多者胜出。”
从加入保守党到成为该党的议员候选人,吴克刚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他的竞选口号是“常识政治(common sense politics)”。吴克刚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很多人的口号是‘变革’,然而到底要变成什么样?我说要变成符合常识的样子。因为目前的政治与政府已经脱离了常识,脱离了群众基础。”
他说:“我走的是实践之路,实践就是要同常识结合,以常识作为我们制定政策的依据。”
竞选会进行哪些活动
吴克刚接受媒体采访,敲定宣传材料,筹集竞选资金。他说:“我敲过选民家的门,打过电话,发过传单,在互联网上争取支持者。”
吴克刚的难处在于,他的全部竞选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由此很难透彻地向选民阐释“常识政治”。据统计,利物浦市中心选区拥有7.5万个选民。
其间,吴克刚接受媒体采访,敲定宣传材料,筹集竞选资金。他说:“我敲过选民家的门,打过电话,发过传单,在互联网上争取支持者。”
接受本报专访的过程中,吴克刚接到了一个来自利物浦的电话,对方是他多年前在利物浦大学时的一个朋友。
两人已有15年没有联系,而这一次,老朋友收到了吴克刚的竞选传单,特意打电话祝贺吴克刚。接完电话,吴克刚说:“我又多了一张选票。”
更多时候,吴克刚听到的是抱怨。“老人抱怨养老金因通货膨胀缩水了;失业的人抱怨工作机会太少;大学生抱怨学费太高。不过,听这些抱怨是很有用的。在你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你就会了解他们担心的问题,哪些是他们需要的或是不需要的。”
如果失败有何打算
如果无法获胜,那么我回归英中贸易的“老本行”。至于下次是否还参选,那是5年以后的事,然而按照现在的想法,“我还是会继续参选”
利物浦选民的热情很低迷。
在2001年和2005年的两次大选中,利物浦在全英国所有选区中投票率最低。“民众投票不积极,他们觉得生活没有改善,投票也没用。他们对政府非常不满意。”
利物浦市中心选区并非保守党十拿九稳的“安全选区”,但“优势很明显”。
吴克刚称:“我在利物浦生活了15年,协助利物浦市政府与上海市政府结成了友好城市,组织了几十个英国的商业代表团到中国考察,对当地社会和政府,特别是经济层面都很了解。”
目前,利物浦在英国的经济情况处于平均线以下,失业率在10%左右。在他眼中,上海已是国际大都市,而利物浦也曾是世界著名都市,现在只能说是欧洲的古典城市。
利物浦有自己的困惑,即如何实现经济改革和腾飞,恢复它作为国际经济大都市的活力。
对于选举结果,吴克刚的姿态是:如果无法获胜,那么我回归英中贸易的“老本行”。至于下次是否还参选,那是5年以后的事,然而按照现在的想法,“我还是会继续参选”。
据吴克刚透露,他实际上并不是代表华人参选,而是代表保守党。利物浦选区的华人数量很少。尽管利物浦有唐人街,也有很多人说,“整个唐人街的票都会投给我”,但实际上唐人街是商业区,很多人不住在那里,并不是利物浦选区的选民。
不过,吴克刚在竞选过程中,会尽量听取华人意见,更多利用自己华人议员候选人的身份,积极传递华人的声音。
在将来保守党制定少数族群政策或处理与华人有关的法律政策时,吴克刚相信自己能更多地体现出自己作为华人利益圈子成员的身份。
他说:“我有这个责任感。”
他希望自己的参政能为英国更多华人参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吴克刚表示:“来自中国内地的新一代移民,英语说得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政治参与意识更强。希望通过我这次竞选,他们会说,‘既然吴克刚可以,那我也行’。”
声音
“女性参选议员很难”
自民党成员杜淑真表示自己为所有族群服务
杜淑真(Merlene Emerson)在英国生活了25年,已拥有英国国籍,并成为了自由民主党成员。
4月30日,杜淑真通过电子邮件表示:“25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许多人选择保留原有的国籍,只申请永久居民权的身份。不过,随着移民法律越来越严格,没有国籍总感到不稳定。”
在其看来,“一旦成为英国人后,我感到了参政的必要性。当时,大概是英国进攻伊拉克的时候,我加入了自由民主党,因为它是三大党中唯一反对伊战的。”
杜淑真的父母是新加坡华人。1979年,她从新加坡前往英国就读,先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法律,随后在剑桥大学完成法律硕士的学业,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
杜淑真的参选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她从参与地区工作和助选开始,进而对选民进行深入了解,慢慢感觉到自身对所在选区的责任,最终决定参选。
参政和参选让杜淑真体味到了其中的滋味:“女性参选议员确实很难。女性在议会中所占比例极少,尤其是来自少数族群的女性。我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这需要很强的决心,很多的经历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
杜淑真先后在地区议会和伦敦市议会的选举中进行了尝试。虽然两次参选都未成功,但她没有放弃。这次在党内遴选过关斩将后,终于成为自由民主党在伦敦哈密史密斯-富勒姆选区(Hammersmith & Fulham)的议员候选人。
“我确实认为华人的勤劳、强烈的社群感让我具备了一些优势,但我必须说自己是为所有族群服务的。”杜淑真表示,“华人应该知道他们是英国的一分子,不是客人或外地劳工。既然华人已在英国扎根,那么他们可以发挥政治影响力。不过,很多华人不认为投票是重要的事。”
对话
参政华人并无特别背景
旅英学者曾飚称政治上越往高处走,族群因素越有影响
旅英学者曾飚长期关注英国华人参政问题。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英国,参政门槛不算高,可以先从很多基层工作开始。不过,在政治上,越往高处走,考虑的个人因素就越多,族群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曾飚透露说,今年的8位华裔候选人都是普通人,并没有特别的背景。
“华人对政治不积极”
新京报:在英国,华人参政情况如何?与其他族群相比,华人群体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是否强烈?
曾飚:英国人口约6000万,华人比例大概占0.4%,加上流动的华人人口,那么在英国的华人总人数约有60万。华人在地方一级的议会和政府都有代表,不过国家一级的议会目前还没有。曾出现过两位上议院华人议员,但下议院没有。
除了英格兰,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都有地区一级的议会。在北爱尔兰,卢曼华女士就是首位当选的华人地区议员,她将会参选下议院议员。
英国舆论认为华人对政治态度不积极。从选民登记上看,全国未登记选民的平均比例为0.6%。在华人选民中,这一比例高达30%。与其他族群的参政情况相比较,华人群体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孟加拉裔的移民数量与华人相当,然而他们在下议院却有一些议员。
新京报:今年有8位华裔候选人参选,创历史新高。他们有着怎样的背景?在你看来,哪些因素促使他们走上从政之路?他们取得政治突破的前景如何?
曾飚:他们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或中国大陆,绝大多数是普通人,并没有特别的背景。我与他们有过一些交流。我觉得他们一方面对政治感兴趣,另一方面想为英国社会的华人做点事情。
至于前景,可以说非常困难。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在党内的初选能够获得认可,就非常不容易。他们在华人群体中介绍和推荐自己,从而激励更多华人参政。
“华人群体积极维权”
新京报:在英国,获得投票权需要怎样的条件?参政门槛高不高?华人群体在争取投票权等政治权益方面是否做出了或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曾飚:获得投票权需要英国国籍,年龄在18岁以上,而拥有永久居留许可的移民并没有投票权。在英国,参政门槛不算高,可以先从很多基层工作开始。不过,在政治上,越往高处走,考虑的个人因素就越多,族群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华人群体发起过一些维权活动。例如,有团体组织起来,针对有关华人被歧视的案件,进行申诉和实施救助;有团体推动“华人参政计划”;还有团体致力于开展“让陌生人变成朋友”的运动,即努力将非法劳工转变为合法移民。
新京报:第一代华人往往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巩固,其后代能更深入地与当地社会融合。依你所见,华人参政的意义何在?
曾飚:华人参政,就更有机会做一些促进中英关系发展的事情。对于当地华人而言,华人的参选和当选是有意义的。毕竟,种族、族群的认同都是非常直观的生活感受。尤其是当你与主流社会融入不深时,看到同样面孔的人作为族群代表去办事,肯定有更多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