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Register | 搜索 | 会员 | 
用户名: 密 码:      
切换为不分页显示
【首页】→ 【新闻资讯】→ 主题:BBC女主播加盟中国电台今早开工 苏珊主持的《新闻纵贯线》节...
字体:    回复
BBC女主播加盟中国电台今早开工 苏珊主持的《新闻纵贯线》节目今晨正式开播
英国Rose(2010/1/26 4:18:57)  点击:215414  回复:0  
  苏珊主持的《新闻纵贯线》节目今晨正式开播

  BBC(英国广播公司)前资深女主播苏珊・奥斯曼今天正式在中国“上班”!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新打造的《The Beijing Hour》(《新闻纵贯线》)节目今晨开播,主持人正是51岁的苏珊。早前,她透露自己由于受到“年龄歧视”黯然离开BBC,但在家人的鼓励下,苏珊决定到中国这个尊重前辈、重视经验的国家“再就业”,继续对自己钟爱的新闻播音事业“发挥余热”。

  在英国和中国,苏珊的“去”与“留”同样受到业界乃至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中国媒体雇用外国人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些媒体专家为中国带来不同的新闻工作方式,也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有更全面的了解。

  苏珊・奥斯曼

  毕业于伦敦大学的苏珊早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担任戏剧导演和演员,由于大胆起用黑人演员而受到褒奖。随后,在享有盛誉的艺术名校伦敦基尔霍音乐戏剧学校担任戏剧老师时,苏珊被BBC相中,从而走上了新闻主播的道路。

  苏珊・奥斯曼已经在主持界打拼了28年,在英国家喻户晓。她曾在BBC主持《西方观点》节目14年,随后又在BBC布里斯托尔电台干了8年,来中国之前她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BBC新闻频道和世界频道担任主播。此外,她在英国独立电视台和HTV电视台当过新闻主播和记者,还主持过天空卫视《今日欧洲经济》节目。在BBC和主持界摸爬滚打20多年间,苏珊收获了经验和名望。

  为啥来中国再就业?

  如何理解中国新闻?

  “受年龄歧视,被主管问是否到了更年期”

  苏珊・奥斯曼,这位51岁的女主播近年来发现,自己的年龄在老板眼中,已经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她在职位安排上总是被忽视,BBC布里斯托尔电台的一位主管甚至问她是不是更年期到了。

  苏珊说:“之前我在BBC和其他电台电视台参加了5次试镜,每次他们都说我很出色,让我回家等消息,有几次甚至详谈了节目播出时段等细节。但最后,我没有收到任何回音。”苏珊将其归结为BBC“对中老年女主播的歧视”。

  之所以选择到中国“再就业”,是因为她对这个国家抱有好感。她的弟弟在中国工作,十几年前她也曾到北京旅游。去年,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儿子马修作为交流生又在中国呆了一个月,他积极鼓励母亲到中国找工作:“在中国,人们尊重经验,越老越值钱。”

  苏珊说:“我接受面试时,对自己的年龄本来有点遮掩,但实际上,考官对我的年龄和经验很欣赏,还希望我多带带年轻同事。”

  如何理解中国新闻?

  “宣传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好消息占主导是好的”

  来中国之前,苏珊通过看报纸、电视了解中国的新闻报道方式和理念。“我看到有很多主流的消息,英国许多的新闻都是负面新闻,尤其是犯罪的新闻,如果你看了这样的新闻,半小时之后,你会很害怕出门,因为你会担心有人枪杀你,所以我觉得有好消息占主导是好的。”

  至于西方的“新闻自由”,她认为其实是一个“只有程度,没有绝对的词”。虽然她不承认西方的新闻报道充满了主观倾向性,但认为在报道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议程的设置和舆论的引导”。她举出2003年美军出兵伊拉克前后的美国报道做例子,“没有一个声音是反对出兵的,所有人都相信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来中国做新闻主播,害怕来自西方国家的指责吗?苏珊说:“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会看重他人的意见。”

  “宣传也是一门艺术。”苏珊在提到“宣传”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像许多西方人那样露出不屑的神情。她认为,在中国,无论是商人还是官员都普遍缺乏同媒体沟通和打交道的经验。在英国,苏珊和她的朋友合伙拥有一家专业公关公司,许多商人和政界要员会去咨询如何同媒体“见招拆招”。苏珊期待,等熟悉这里的语言和环境后,能给中国人“上上课”。

  当记者问及英国媒体是如何报道中国时,苏珊的回答并不直接,“中国真的很特别,地方很大,人特别多,不容易明白这里的生活和历史”。但她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也会更透彻,报道也会越来越公正客观”。
  新东家如何看待她?

  “她对不同文化的友好和理解最值得赞赏”

  “看中苏珊,是因为她的新闻从业背景,绝不仅仅因为她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苏珊的新上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中心副主任李培春透露,目前他们和苏珊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今后会否续签,要看业绩,不取决于年龄。

  他们要为苏珊量身定做一档早间新闻节目―――《The Beijing Hour》(《新闻纵贯线》),1月25日正式开播,分早晚两档,早上7-8点和晚上7-8点,苏珊主持早上档,这意味着她凌晨4:00就得到达电台。

  苏珊给节目出了不少好点子,还想出一句口号:“让我一起来看世界”。在李培春看来,比起过硬的专业能力,苏珊对不同文化的友好和理解态度是他最为赞赏的。他有过担心,怕这位来自BBC的大牌主播过于高调强势,也怕同事们跟苏珊沟通不畅。但事实证明他的顾虑有些多余。

  “上个礼拜前,我带她去电台旁边的医院扎针灸,她说背不太舒服,让我带她一起去,她说在英国的时候就经常扎。”

  在中国的一个多月,苏珊正在渐渐“融入这个集体”。她会认真地问同事:“说实话,我长得还可以吧?会不会看上去有些老呢?”她也会毫无避讳地问中国女孩:“你们觉得西方人很有魅力吗?为什么我总看到东方女性和西方老男人在一起?”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直来直去,但人很亲和。

  如今,苏珊已习惯了中国电台外把守着的武警,“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级电台”。9年前,BBC大楼发生了一起遥控炸弹袭击事件,虽然最后拆弹专家成功化解了危机,苏珊仍心有余悸。每天凌晨,那些在寒风中守护的武警让苏珊感到很安全。

  综合中新社、现代快报等媒体报道

  VS

  对于苏珊到中国“再就业”

  中外传媒态度迥然有别

  中国人对她尊重、祝福

  外国人对她嘲讽、谩骂

  中国媒体越来越开放

  外籍员工已翻了一番

  其实,聘用外国人做新闻主播,不只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打开CCTV-9,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现在观众面前。从中国传递给世界的声音,正变得更加多元和国际化。

  据介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有外籍员工160多人,这个人数比前年翻了一番。以前,外籍人员在台里大多只是做文字编辑工作,很少有外籍新闻主播。但现在,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外籍人员的工作已经扩展到方方面面。《新闻纵贯线》晚上那档的主持人就是来自加拿大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喻国明认为,中国媒体雇用外国人体现了媒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些媒体专家为中国带来了不同的新闻工作方式,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使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对中国有更全面的了解。

  至于西方某些总是高高在上习惯以“道德审判者”面目出现的媒体,喻国明说,有些外国专家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而指责他们的所谓的西方新闻专家则根本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媒体。

  英国同行告诫苏珊

  “不应跟中国人说什么”

  苏珊事件在英国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英国多位退休主播站出来,指责BBC乃至整个英国广播电视界的年龄歧视。76岁的退休主播琼・贝克威尔说,电视上压根看不到不染头发的老年女主播,因为大家知道,不染头发就甭想上节目。

  其实,在英国,尤其是BBC,广播电视圈对中老年人的歧视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了。早在2007年,BBC第一位黑人女主播、时年55岁的莫伊拉・斯图尔特被调离《周日早间》电视时事节目的主播岗位,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批评浪潮。随后,在BBC兢兢业业工作了32年的女主播安娜・福特也在65岁时告别了荧屏。英国众多资深主播、社会团体乃至议员纷纷加入了谴责BBC的行列。

  遭遇了一系列“年龄歧视”危机后,迫于压力,BBC摆出了一副新姿态,宣布将招聘一位50岁以上的女性主播。

  尽管苏珊的遭遇得到一些同行的同情和声援,但很多英国人并不理解她的选择。飞赴中国之前,苏珊得到不少“善意的警告”,告诉她“不应该跟中国人说什么”。

  研究中国官方媒体多年的英国前高级外交官蒂姆・柯拉得送给她一句“临别祝福”:愿你在中国享受被当作“高鼻梁的象征物”的感觉。

  ■链接

  中国首个外籍主播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前主播埃德温・马尔2004年加盟CCTV-9

  苏珊并非第一个来自西方主流媒体的主播。2004年,来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埃德温・马尔(Edwin Maher)加盟CCTV-9担任主播,他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导航:[上一篇下一篇] - [返回]
[本主题共0回复 | 每页显示30回复]

图示说明: 24小时新发主题  最近被编辑的主题  超过24小时普通主题

免责申明 |版规 |页面执行时间:103.0273毫秒 | 当前论坛在线人数:710 今日访问人数:2250 论坛访问人数合计:11513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