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Register | 搜索 | 会员 | 
用户名: 密 码:      
切换为不分页显示
【首页】→ 【新闻资讯】→ 主题:英国经典舞台剧登陆 《战马》是创造非复制
字体:    回复
英国经典舞台剧登陆 《战马》是创造非复制
[匿名](2015/7/24 0:13:54)  点击:177519  回复:0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英国国家剧院的经典舞台剧《战马》的第四种语言——中文版,再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登陆国话剧场。作为跨文化的第一个版本,经过一年的训练排演,日前该剧正式进入装台阶段。从英文到中文,《战马》完成的是创造而非复制,不变的唯有技术。中方制作人李东称:没有赶上马年推出的《战马》,从前期谈判到最后登台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与其说我们做了一个戏,不如说我们做了一个案例,一个能够影响整个中国戏剧的范本和启示录。

知名演员一样要试戏,排练场拿手机就走人

在国家话剧院的排练场,操控马的演员和角色演员的配合已经近乎默契。但其实从演员选拔到最终确定阵容,也是中国戏剧从未有过的方式。李东说,“角色演员需要按照英国导演的标准,即便是已经有社会知名度的演员,也要试戏,而我们国内的演员基本进了院团就是终身制的,不存在试戏更不用提落选。这其中有过笑话,也有过不愉快。最终出现在排练场的,除了角色演员外,都是30岁左右的演员,这个戏实际上是为剧院储备了一批正当年的演员。”凡是与英方团队工作过的中方工作人员,无不称英国团队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畴。李东举例说,“其中18个操控马的演员是从1500人中海选出来的,有富二代,也有中戏毕业后当了两年白领又回归舞台的人。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面临淘汰。排练室不准拿手机,每个人还要管理好自己的衣箱,就有人因此被开除出团队。但半年后,这个团队的专业精神和荣誉感就建立了。其实这恰恰回归了我们传统戏曲的做法,这些年我们的舞台之所以是这种状态,正是因为主流产品出了问题,旁支才变成了主流。”

设备不是以价格为参照,而是按功能使用

在谈判的初期,英国团队来国话看完剧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李东说,“所谓技术问题是我们的舞台是往上堆东西,而人家是舞台上很简洁,所有东西都是隐在幕后的。英国可以按照艺术家的要求配置设备,比如人家拿来的一个耳麦,我们的人看后说还用这么落后的,但其实人家是利用其灵敏度不高的特点,避免操纵马时的杂音被传出。英方团队的做法是按功能使用,而我们因为是晚会大国,往往是以价格作为参照标准,所以从我们的舞台上看到的往往是设备,而没有设计。”在对方开出的设备清单中,大量的牌子是国内没有的,寻找设备用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

艺术家创作要飞翔,但技术则要严谨

《战马》落地排演,对于英国国家剧院来说既是强势文化的输出,也是一次中英间的对等交流。让李东感触颇深的是,从开始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BBC的负面新闻,到英方制作人第三次来时,已经把《1840年后的中英关系》一书读到了第三部。英国团队拿来的一本安全管理规范非常厚,每一个指标都有打分,每一项都有专业的操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李东表示,”艺术家的创作要飞翔,但技术则要严谨,而我们往往是将二者混为一谈,结果是艺术家没飞起来,制作也没有量化标准。”为此,6月份,剧组用15天的时间进行了试装台,之后,所有技术人员针对具体细节进行了培训,将所有问题一一解决。而日前开始的正式装台、合成将持续一个半月,剧场眼下正在解决的是网络覆盖,所有的数据都要通过网络传播,而这些也都是中国戏剧从未面临的挑战。

 导航:[上一篇下一篇] - [返回]
[本主题共0回复 | 每页显示30回复]

图示说明: 24小时新发主题  最近被编辑的主题  超过24小时普通主题

免责申明 |版规 |页面执行时间:250毫秒 | 当前论坛在线人数:1220 今日访问人数:32672 论坛访问人数合计:11500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