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注意交通、住宿、人身等方面的安全外,留学在外还要重视防诈
2025/2/11 发表于9天前 128
在近期中国驻英国使馆结合电信诈骗多发案件,梳理了几起典型电诈案例,供在英中国公民对照接到的不明电话,及时识别诈骗套路,增强反诈防骗能力。
第一个案例是在英国留学的孙某接到自称为手机卡运营商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孙某名下的手机号码向多位用户发送了诈骗短信,因涉诈号码注册地为上海,如需证明不是孙某本人行为,需向上海市公安局申请调查。随后,对方将电话转接至“上海市公安局”的“李警官”,李称孙某还涉嫌跨国非法洗钱犯罪,且属于“国家二级保密案件”,需要签订“保密协议”。
“李警官”告知孙某可以向“检察官”申请“优先调查”,同时必须缴纳保释金,否则可能会被引渡回国。孙某担心影响学业,于是根据“检察官”的指引,将50万元转到对方指定的资金账户。转账后,孙某再也没有收到对方的消息,遂发觉被骗。
第二个案例是,在英国留学的李某接到了自称“广州警方”的电话,称其涉嫌参与跨国洗钱活动将被遣返回国接受调查。对方要求李某登录一个所谓的“公安部”网站自行查询,李某输入案件查询编号后,发现上面竟然有自己的“通缉令”。随后,对方又称怀疑李某自导自演了一场“绑架案”以逃避调查,要求她拍摄视频以自证清白。
根据诈骗分子的要求,李某自行拍摄了被绑架的求救视频提供给“警方”进行声话比对,并提供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及密码。诈骗分子称李某牵涉“保密案件”,不允许与外界联系透露案情,否则将立即被抓捕回国。同时,诈骗分子使用李某微信号联系其父母,利用其拍摄的视频假称李某被绑架,索要赎金500万元。
再加上换汇诈骗案例、要求缴纳保证金案例等,真正还原了电信诈骗的手法。这些案例都在提醒着留学生,要提高安全意识。比如遇到陌生来电时谨慎接听,若接听后遭到对方恶意指控并要求提供信息,则尽快结束通话,避免被引入连环骗局。此外,留学生平日里也多关注新闻报道,加强警惕。
除了注意交通、住宿、人身等方面的安全外,留学在外还要重视防诈
要提高安全意识,比如遇到陌生来电时谨慎接听,若接听后遭到对方恶意指控并要求提供信息,则尽快结束通话。
2025/2/11 发表于9天前 129
由于电子签证eVisa系统“存在不足”,英国政府决定推迟该改革
目前已接到数百名英国居民投诉反映,他们在海外难以登录电子签证系统以获取eVisa,担心这一状况可能导致他们无法顺利返回英国。
2024/12/13 发表于69天前 153
英国多所院校开始严查AI作弊,部分留学生的作业被检测出高AI率
在英国大学中,代写论文和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代写服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或作业。
2024/12/10 发表于72天前 160